close

習近平為何能贏得科學傢雷鳴般的掌聲?



圖為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2台中南屯家電行014年度國傢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於敏頒獎。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攝

2015年全國科技獎勵大會上,習近平等黨和國傢領導人入場。

臺下起立歡呼,掌聲如鳴,經久不息。聯毅家電生活館|台中富士通冷氣|台中富士通冷氣批發

臺下坐著的,是在2015這一年獲得國傢自然科學獎、國傢技術發明獎、國傢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一線科研工作者代表。

讓科學傢們如此激動,這樣的場面並不多見。

習近平緣何能贏得科學傢雷鳴般的掌聲?

與科學傢“親密接觸”

這些年,習近平在國際舞臺密集出訪,縱橫捭闔,在國內整頓民生、打擊腐敗,日程表以分秒計算,但並不妨礙他和科研人員頻頻“親密接觸”。

國傢科技獎勵大會上,有他俯身為年邁行動不便的老科學傢們頒發証書的身影﹔每年春節前夕,有他親自或委托慰問老科學傢的溫暖話語……

2012年8月21日,“習近平俯身拾鏡”的故事在眾多國內外科學傢中廣為流傳,一位大國領導人禮賢敬賢的氣度,至今讓國際科學界印象深刻。

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8屆大會開幕式上,時任國傢副主席的習近平致辭結束後,聯合會主席羅伯特·威廉姆斯準備上前握手祝賀,由於匆忙起身,筆記本、筆和眼鏡全掉在地上,習近平發現瞭他的窘態,彎下腰幫他撿起眼鏡。

2013年兩會,上任不久的習近平以總書記的身份出現在瞭科協、科技界聯組會上,開場白是這樣講的:“在黨中央工作的前五年,我每年都去港澳組,當瞭總書記後,我第一個來科技組。”讓在場的科技界政協委員們激動不已。

時任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委員回憶當時的情景,“總書記沒有說什麼大話、空話,他的講話幾乎都是脫稿的,有自己的理解、思考和例子。看得出來,他確實對科技問題有著非常深入的思考。”

2013年6月11日,習近平親自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為三名航天員壯行。13天後,習近平又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宮一號執行任務的三位航天員親切通話。

拿起話筒的總書記微笑著說:“海勝、曉光、亞平,你們辛苦瞭。”“你們進入太空工作生活已經有13天瞭,我們大傢都很牽掛。你們現在總的情況怎麼樣?身體狀況如何?工作進展如何?”用親人般最真誠、最樸實的話語為航天員加油鼓勁。

2014年2月8日,全國人民還沉浸在農歷新年的喜悅中,我國在南極建設的第四個科學考察站——南極泰山站正式建成開站。“極地科學考察,是人類探索自然奧秘、探求新的發展空間的重要領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這封來自總書記的賀信為此時離鄉背井的極地工作者們帶來瞭“溫暖”,為所有極地科考人員打瞭一劑“強心針”。

2014年11月18日,正在澳大利亞訪問的習近平在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陪同下,考察正在當地補給的“雪龍”號,慰問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這在中國極地考察史上尚屬首次。

“主席一上船就和我們大傢打招呼,下船時還不忘叮囑大傢註意身體。”來自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隨船醫生黃罡在慰問結束後,仍然久久沉浸在興奮的回憶之中。

2015年10月國慶假期,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消息振奮國人。此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習近平曾三次在公開場合提到她,分別是給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的賀信、給越南《人民報》署名文章,以及2016年新年賀詞,稱贊“以屠呦呦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用智慧與雙手推動國傢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將中國創新的美譽傳遍世界。”

科技走進政治局“課堂”

如果說走進實驗室、產業園,和科學傢頻頻“親密接觸”等舉動足見習近平對科技的重視程度的話,那麼聽瞭習近平的演講不難發現,他是一位資深的“科技粉絲”。從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兩彈一星”,從中微子物理到人類基因組測序,從量子通訊到北鬥導航……這些高深晦澀的科學名詞全都是習近平演講裡常常掛在嘴邊的“口頭語”。

2013年7月21日,習近平就來到瞭武漢東湖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瞭解中國光谷發展情況。光纖通信、3D打印、生物質能源……看台中家電批發商到這一系列的重大成果,習近平欣慰地說,“一個國傢隻是經濟體量大,還不能代表強。國傢富強靠什麼?靠自主創新,靠技術,靠人才,科技是國傢強盛之基。”

同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全體成員集體學習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瞭中關村。聯想控股柳傳志、百度李彥宏、小米科技雷軍……這些大傢耳熟能詳的科技界大佬搖身一變成瞭“老師”,大數據、互聯網手機、3D打印成瞭政治局學習的“課堂”內容。

2015年12月16日,烏鎮,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習近平在開幕式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問題。參觀博覽會時,習近平駐足阿裡展臺10分鐘聽馬雲解說農村電商發展,走進騰訊展臺問馬化騰“微信春節搖瞭多少紅包”,就百度的無人駕駛車和李彥宏“有問有答”,聽360的周鴻?講解“天眼”和“天網”之後,還玩起瞭Ninebot和小米公司聯合推出的“九號平衡車”。

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事實上,這幾年科技界的動靜不可謂不大。

一方面,科技成果捷報頻傳,一批自主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科技大國的地位無可動搖。

一方面,部分中國科學傢論文集體被撤、科研經費濫用的新聞讓科學傢集體聲譽嚴重受損。

在這個歷史節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經濟結構性改革處在關鍵時期,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呼之欲出,鳴鑼在即。

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

近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瞭一系列重大科技體制改革舉措。

2012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傢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出臺。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台中電器批發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幹意見》出爐。

2015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這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內容最豐富、政策最為全面、涵蓋面最為廣泛的科技體制改革文件,距離上一次科技體制改革進入全面展開階段的標志性文件——《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發佈整整30年。

療“沉?”,化“鬱積”。數百項措施震撼出臺。

“科技計劃和項目資金管理”改革瞭。統一的“國傢科技計劃項目申報中心”服務平臺成立。往日科研項目多頭申報,經費分散、項目分散,科研人員為瞭申報項目疲於奔命,讓科技智力大大浪費,投機者“一魚多吃”的空子和現象將不復存在。

一系列旨在打通限制科技成果轉化癥結的政策也出臺瞭。針對長久被痛弊的“產學研”幾張皮現象,方案提出推動科技成果處置、收益權改革,完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報酬制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全部留歸單位,處置收入不再上繳國庫。同時明確科技人員分享科技成果轉化收入的方式和最低比例,允許科研人員“停薪留職”下海創業,試點企業傢到高校任教,“著眼於強化對人的激勵”。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來瞭。一向被作為科研主體的科學傢們,創新的“大旗”似乎被平民大眾“搶走”。創新的權力不再集中在科學傢手中,除瞭企業為創新主體的強勢進入,大眾的創新也如火如荼。競爭和激勵,讓原來集中於科技領域更多轉向創新領域,由小眾轉向大眾,由研發轉向研發和創新一體化,由科技政策轉變為創新和科技政策並舉。引導、激勵、規范——創新政策正在更台中家電特賣會加準確地圍繞科學、技術、創新的規律,精準實施,有效推進。

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具體事項的改革都需要多方發力,如何才能落實到位?

據瞭解,方案提出的143項待辦事項,每一項都被明確瞭具體成果、牽頭部門和完成時限,使改革可督查、可檢驗。

“改革就是為瞭讓科技人員和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全程參與實施方案制定的一位部門負責人如是說。

獲得感,大概就是這次改革讓科學傢們眾望所歸的原因所在。
A155A6B41262870D
arrow
arrow

    npvi8ib34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